网站导航

电话
短信
地图
News

新闻资讯

分类
《新论语时间:2024-08-29 23:44:53

  到底何为个性?个性就是不按常规的创新,“破坏”后创造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,“中国特色”保留了个性,“与时俱进”包容了个性,“科学发展”肯定了个性。文化创新源于个性,经济繁荣需要个性,社会进步呼吁个性。

  成就未来的是差异,引领差异的是个性,个性从“因异而争”经“倍遭质疑”到“异而不争”。真正的领袖是有个性的,有个性的领袖是允许适度“不合规”的,否则,何为领,何为袖?

  同质化的教育是抹杀个性的教育,个性学生催生个性教育,个性教育培养民族之鹰,民族之鹰成就强。我就是要通过大规模的“个性”招聘,来推动中国教育改革,引起人的思考。关注个性、尊重个性、保护个性!

  没有中国特色,就没有和谐社会,没有当时的“发展是硬道理”,就没有今天的“科学发展”。但是我们的教育几十年还是传统教育。我们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的今天,创新创造何等重要。

  “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原创的,但活着活着不小心就变成了盗版,有些人还活成了山寨的”。这是网络上一句很有意思的流行语。个性,每个人都天生拥有,但又最容易失去;个性的庙堂,自古以来便是门前冷落车马稀;偶然个性的灵光乍现,便有可能造就人间龙凤,民间豪杰,草莽英雄。

  北京五中前校长吴昌顺曾对教育现状发出诘问:“现今的教育,究竟是在培养一无所长而处世圆通的所谓成熟者,还是在保护和鼓励成功者必不可少的志趣和个性?”他并不赞同60分加特长就等于好学生的笼统说法,他却也发现“样样中样样松”的人成不了大气候,均衡发展缺乏特色的全优生往往是庸才。

  作为一个名牌学校的校长,他清醒地意识到:在我们的校园、家庭和整个社会中,尊重个性的空气太稀薄了,强调个性的呼声太微弱了。我们是那样习惯于掐尖儿、打杈儿、压制歧见和以循规蹈矩为完善。这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和振兴中华的梦寐之求恰恰是南辕北辙。

  我在2011年12月宣布斥资10亿元,设立“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”基金,每年出资1亿元,在100个城市,每个城市选取100名兼具个性、聪明、善良、勤奋、健美的学子,每位奖励1万元。每位参加评比的学生需在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同时,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特个性。

  在一部分良知人士的引领下,个性,将带着一贯的批判精神,从教育体制的阴影中走向前台,从特异走向常规;社会发展的平台上,它缺失了太久。西方把“批判社会,永远对社会质疑,永远不满足现状”说成是“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所在”。中国古代有“士”,如《道德经》“古之善为士者”等;《史记》中说:“千夫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!”

  个性就是不按常规的创新,“破坏”后创造。这里的不按常规,意味着重整,意味着由乱到治;这里的破坏,意味着不破不立,破旧立新。个性既在于它的质疑、批判;更在于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,它代表着创新、创造。

  比干劝谏商纣,自剖心肝,后代帝王以此为鉴;司马迁直谏汉武帝,却被处以宫刑,但也由此完成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的《史记》;唐代魏征直谏敢言,屡屡触怒龙颜,但由此促成千古称颂的“贞观之治”。

 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·雷文直言:“中国要走出困境,必须靠培养批判式思维,培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”

  具有批判精神、敢于疑问、敢于批判,是明显的个性标签;要创新要发展,无疑就需要这样的个性人才。他们不盲从,在传承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,对传统持有怀疑态度和批判性思维。因为怀疑,因为批判,所以容易凸显自身的与众不同,从而往往成为保守派的众矢之的。他们怀疑与批判的真正目的却是建设,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。

  规矩与法律既有神圣的一面,也有苍白的一面;既有稳妥的一面,也有懈怠的一面。所以说做到和而不同、死而不亡才是坚强的。

  罗曼·罗兰曾悲哀地说:“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,因为过了这个年龄,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,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,日复一日,更机械,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,所思所想,所爱所恨。”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,我们的人生每一天也都是新的。创新和创造,使我们少些做自己“影子”的遗憾。

  罗曼·罗兰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,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,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。

  歌德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,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。

  德莱塞 不要无事讨烦恼,不作无谓的希求,不作无端的伤感,而是要奋勉自强,保持自己的个性。

  松下幸之助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,也无须悲叹自己的平庸;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。最重要的,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,并加以发展。